俗话说得好,三哥抖一抖,地球抖三抖,三哥开个挂,自己也害怕。
如果说印度的四大发明是:牛粪芯片、牛粪牙膏、能治新冠的牛尿饮品以及能开15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的话。
那么作为一个热爱印度的、深知印度尿性的小编,相信印度的科技发达程度绝对远不止如此。
于是乎,我开始夜以继日,挑灯夜读,悬梁刺股,终于。。。
我找到了可以称得上是本世纪印度最伟大的发明,之前的印度四大发明和这个相比,那简直就是:女儿和妈妈去内衣店--小巫见大巫。
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印度塑料公路。
据说,当时印度为了修建这条公路,甚至还发动了一场垃圾革命,俗称捡垃圾。
为什么伟大的印度又和垃圾正面杠上了呢?
这就不得不提印度的城市,那叫一个干净卫生啊,毫不掩饰地说,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市中,我大印帝国就占21个之多。
单就水污染这方面来说,印度的恒河有哪条河敢比,印度人有一个统一的习惯,但凡身体有哪个不对劲,那绝对就去恒河凑热闹了,毕竟大部分的印度人深信,“只需一口纯天然的恒河水,那绝对是水到病除一步到位”。
在恒河水里洗澡、倒垃圾、抛洒不明物体、印度小孩子满周岁,成年人结婚大喜等重大庆祝项目,也都需要来这圣河里泡一泡。
当然这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,对于遍地都是文盲的印度人来说,算是天花板级别的污染,最接地气的,当属遍地都是垃圾的。
垃圾污染,到底是保洁阿姨的工资太飘,还是城管大爷的酒喝得太飘,反正三哥对于垃圾的态度就是这样,“只要你不爱上我,我也就铁定不会伤害你”。
虽然自家的垃圾碍眼,但是并不妨碍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家,毕竟这份环保的产业,为印度提供了高数量的就业岗位。
虽说大量的人每天上着班,但是突然有一天,抬头看天空不再是满天繁星,变成了垃圾袋里的狂欢,终极原因也找到了。
只能怪垃圾也分种姓,其中最高种姓那就是:旧手机、旧电脑,这些是妥妥的抢手货。
下一个级别呢就是:旧衣服、旧鞋子,也是备受青睐的。
最低等级的呢,那就是塑料袋,被拾荒者视为赔钱货,因为没人要也没人处理。
在微风掠过的日子,随风起舞也便成了塑料袋的狂欢,浪漫地停留在印度的每个角落,给路灯增加一点装饰,让树枝充满生机,运气不好的呢,也就进入了满大街溜达的牛的肚子里。
曾经一名兽医,从一头牛的肚子里面掏出了70公斤的塑料袋,但这些对于浪漫的三哥来说都不算什么。
毕竟是“五颜六色的塑料袋,那就是城市最美的颜色”,毕竟是自家的地盘,脏点乱点自己能看得过去就行,只要没有鳖孙往外说,那谁也不知道。
但是,为印度美食慕名而来的游客,越来越多,网络社交媒体也越来越发达,这些塑料袋们突然就火了,只要是个有手机的游客就拍个视频,发到YouTube上面,更有不怕死的网红,跑到当地去拍摄以塑料袋为主角的纪录片。
因此,印度的环境问题也就暴露在世界面前了,这对于“好面子”的三哥来说,这是绝对忍受不了的事情。
于是乎,三哥痛定思痛下定决心,一定要将这些狂欢的塑料袋一网打尽,所以印度马上动用人民的智慧,在民间召开英雄大会,谁要是能把这些塑料袋处理掉,那这个人也就是塑料之王。
千呼万唤救世主登场,这个人叫做拉贾戈帕兰,瓦苏德万,这个人是一个教授,主攻专业是化学,在塑料方面深有造诣,江湖人称“塑料大王”。
这位教授在登场之后,立马掏出一份陈旧被自己亲手封印的文件袋,在印度的环保部门亲手解封文件袋的那一刻,虽然瓦哥只是在进门后踏进了几十步,但却预示着印度的基建实力,即将“甩开任何一个国家一条街”。
作为一个资深的三哥,要是不开点挂那就不配叫印度人,所以,奔着花小钱办大事的信念,瓦哥在这份文件中明确地指出,我有领先全球的技术,拿着这些废弃的塑料袋,在马路上找到它们真正的发光处。
用“骗文盲”的话来说就是,这些塑料袋在你们看来是垃圾,但是在我看来,这些就是我“瓦式马路”的最终答案,拖拉机碾过不留印,雨水冲刷裂缝,简而言之就是,瓦教授把自己的瓦式马路吹的那是一个玄乎。
这让没喝恒河水的观众坐不住了,立马指责老瓦就是一个想骗政府钱的大骗子,瓦哥见忽悠不了,啊,不对,谁也说服不了这些人,立马把这些人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中,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人好好看看,什么是21世纪的高科技。
当这些人来到老瓦实验室门口的时候,着实震惊了,叙利亚风格的美感以及塑料与沥青的芳香,充分体现了印度伟大的“科研特色”,那就是朴实无华的节俭。
老瓦立马演示他将如何处理最难处理的塑料袋,老瓦把这些塑料袋丢进锅里疯狂翻炒,在高温下,这些塑料终于融化成为粘稠物,这让在场的人立马黑了脸,这不就是把塑料烧了吗。
当然,老瓦毕竟是化学系有头有脸的人物,多少都要给点面子,环保部门的人告诉老瓦,他们需要回去核计一下,如果采用就通知你,要是不通过啊,我们也就不联系你了,你呢也别太上心,专家组回去后,想着“会有更牛逼的人,有着更牛逼的想法”。
但是事与愿违,几年过去了,几年硬是没有一个可以超越老瓦的发明,这也侧面烘托出了瓦教授的独特之处。
“夜晚虽然黑,萤火虫还是那样的光芒万丈”,随着海外各种平台黑印度环境的内容越来越多,印度政府终于顶不住压力,将老瓦的项目正式推广到印度各地。
此项目一经推广,塑料袋的行情那是一个水涨船高,谁也没想到这些在垃圾里的“最低种姓”,居然一跃成为这个国家的“主角”,极具商业大脑的大佬,也是就地抄起一块木板,写上废旧塑料回收中心,然后再召集一大批拾荒者开会。
简而言之就是,你们的塑料袋一定要卖给我,回收价格那也绝对是历史之最,不为别的,只为买你的塑料袋交个朋友,而这些散户老板将收集到的塑料袋,转手卖给更大的回收中心,稳稳当当的赚个差价。
当然,这些只是最初级的商业玩法,那些商业大佬早已经将目光投入到水里,水中的那些漂浮物就是钱,于是一大批捕捞公司也就诞生了,也就出现了一大批船只下水捞塑料,还能捞点鱼挣挣外快,一举两得。
随着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,捡塑料的热情那是水涨船高,一些餐馆还推出“一斤塑料可以换食物”。
甚至教育行业还推出“捡塑料来抵扣学费”,印度的塑料垃圾现象也的确有极大的改善,并且为核心的塑料公路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。
这个高科项目也就正式开始了,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但是各种噩耗也扑面而来,那就是包工头跑路了,这是为什么呢?
之前在做实验的路段都是可以得到创业资金的,但是后面的路段技术环节的钱,那就得包工头自己掏钱,最关键的是这些塑料袋的价格还在不断的上涨,这也让这些塑料的意义变了味。
由当初的废物利用成为现在的商品,逼得包工头只能跑路,而且还被那些有学识的网友指出:“塑料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毒气体,这种马路,在夏天那就是求死之路,一路毒气弥漫”。
当然呢,三哥的身体能抗得住牛尿,还不能抗得住塑料公路的毒吗?
用垃圾修路印度不是先例,在中国也有一条公路是用垃圾建造的,就是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,这条公路环绕西咸新区,直接串联起了西安北部的一些重要的城镇,马路长达122公里,该马路设计了双向六车道,全程限速120公里。
不一样的是,中国建造这条公路,“是用的建造垃圾,而不是普通的塑料垃圾”。
在建设或者拆除的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的渣土和废弃材料,比如混凝土块、沥青、碎砖等等,在建筑拆除后,里面的钢筋是很宝贵的资源,会把它直接拆出来再重新回炉,变成崭新的钢铁。
但是,混凝土和碎砖是没办法回收回炉的,一般会把这些垃圾拉到垃圾填埋场,这也导致垃圾填埋场里面的垃圾越堆越多,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。
在这条建筑垃圾修建的公路上,一共使用了600万吨的建筑垃圾,腾出了被建筑垃圾占用的3000亩土地,节省了18万吨生石灰以及4万多吨燃煤。
这条建筑垃圾公路建成后,技术人员反复进行技术处理和检测,验收的时候各项检测也是高度达标。
印度的塑料公路一经问世充满争议,但是这种公路到底有没有害处,小编也是查无此证,这究竟是高新革命还是一场闹剧,那就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