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7年的某天,在马来西亚的一家教堂里,站着很多人,都是来做礼拜的。
人群中有个17岁的男孩,正在唱圣诗歌。
他叫光良,是个学生,学的是电脑工程。
与此同时,在他后座站着一个14岁的男孩,也在唱圣诗。
他叫品冠,准备报考会计专业。
此刻的他们并不知道,这就是无印良品的第一次合唱。
他们互不认识,但每周都会去教堂做礼拜,唱圣诗歌。
一直到1993年的一天,光良终于注意到在他后面有个男生唱歌声音不错。
他主动去和品冠打招呼的,“你唱的不错啊!”
“谢谢。”
“有没兴趣听我写的歌?”
很快,他们接了个任务,帮教会做的圣歌。
这也是二人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合唱,第一张专辑。
光良擅长的乐器是钢琴,品冠喜欢弹吉他。
二人都有一个梦想,录制一张自己的专辑。
于是他们一面念书,一面打零工,攒下来的钱都投入到音乐制作上。
一年之后,他们完成了专辑,其中有一首歌名叫《掌心》。
01
1995年的2月,李宗盛到马来西亚挑选新人。
滚石唱片公司照例整理了一些新人应征的DEMO碟给李宗盛。
在听完了几百首毫无特色的作品,正昏昏欲睡的李宗盛突然被一首“轻吼声”惊醒——
“摊开你的掌心,让我看看你,玄之又玄的秘密,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我有你……”
绝世好歌啊!这是何方少年。
他立刻约见了光良和品冠,只过了7天他们就被滚石签约了。
最开始,二人的组合本来想叫光良品冠,不过有些拗口。
突然想起日本有个牌子叫“无印良品”,给人一种优质、清新的感觉。
“良”和“品”又包含了二人的名字。
同时“无印”在字面上还有无需任何印证、天然的意思。
最终组合取名“无印良品”。
02
原本,这个组合的定位是在马来西亚本土发展。
1995年8月,他们的首张专辑——马来西亚版的《掌心》上市。
一经推出,就在马来西亚蝉联10周冠军。
这么优秀的成绩引起了中国台湾地区的注意,台湾滚石马上把无印良品请了过来。
1996年10月,发行了台湾版的《掌心》。
其实这张专辑是把马来西亚版的《掌心》《多心》两张专辑的歌浓缩了一下,炒了个冷饭。
但凶猛的拿到了台湾IFPI销量榜亚军,狂销10万张。
1997年5月,第二张专辑《无印良品x2》推出。
二人的嗓音清澈,曲风清新。
歌曲中没有复杂的、痛彻心扉的情感,相反,带着一抹纯真初恋的酸和甜。
《是你变了吗》唱出爱情的痴和傻。
《胡思乱想》唱出暗恋的懵懂。
他们的歌曲深受学生党的喜欢,被娱乐媒体称为“97年度乐坛的空气清净机”。
03
1998年第三张专辑《三人行》发行。
歌曲《猜测》唱出了一种看似怀疑,实则坚定的爱情。
“就叫我孩子,这样的称呼,只有你知我知,可以尽情感觉,不必费心解释。”
无印良品的歌仿佛能够唱出、唱懂无数少男少女的心声。
对于组合,在合作最初,光良就曾明确和唱片公司说过,希望有个长期合作的方向。
但唱片公司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。
无印良品红了,合在一起,赚一份钱。
拆分,能赚两份钱。
所以在这张专辑中出现了更多二人的独唱曲。
并且在1998年,唱片公司让品冠跟着周华健、李宗盛录了一首歌曲《最近比较烦》试水。
唱片公司的这一举动,让光良有些心灰意冷,他萌生了离开的念头。
04
1999年,他们推出第四张专辑《想见你》。
这是一张绝对成熟的作品,歌曲《想见你》有一种变幻莫测的曲风。
歌曲《伤心地铁》根据李宗盛的失恋被劈腿的往事创作。
歌曲《身边》的你侬我侬,“坐在你的身边是种满足的体验,虽然你不说话,却也早已万语千言”。
但是,就是在这样一张成熟的专辑诞生后,在这个组合最火的1999年。
12月,他们宣布解散。
并发行了最后一张精选集《珍重》。
里面有最后的两首新歌《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》和《朋友》。
由于明确的指向性和伤感,这两首歌在高校广为传唱,成为毕业季的“最佳分别歌曲”。
组合解散之后,品冠继续和滚石签约,离开的人是光良。
05
此后他们各自发展。
光良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更大释放,创作的《第一次》《童话》等传唱广泛。
品冠沿用暖男风,创作了《疼你的责任》《明明很爱你》等歌。
他们依旧在华语乐坛占有一席之地。
他们还是好朋友。
2002年共同代言可口可乐。
2009年,光良参加品冠的演唱会,在台上二人合唱。默契依旧,感觉依旧。
台下歌迷喊着重组,但事后品冠无奈地说,“风声越大,重组无印良品就越难”。
确实,无印良品的定位是邻家男孩,歌曲的风格是初恋、学生时代。
2009年的他们已经不在年轻。
如今,他们已是中年,重组更成为了不可能的事。
结语:
幸运的是,还有那四张半的专辑陪着我们。
那几十首歌足够怀念。
对于95、00后来说,无印良品可能是一个日本品牌的商品。
但对于80、90后来说,有一种怀念,叫做“无印良品”。